首页 资讯 正文

助力乡村振兴!云南打造家门口就业圈(一)

体育正文 136 0

助力乡村振兴!云南打造家门口就业圈(一)

助力乡村振兴!云南打造家门口就业圈(一)

就业(jiùyè)是最基本的民生,扎实推进就业惠民(huìmín)生工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。 当下,云南正打造家门口就业圈,不断拓宽(tuòkuān)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,推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,一幅幅群众在家门口“有活干(gàn)、有钱赚、顾好家”的美好图景正在云岭大地上铺展开来(pūzhǎnkāilái)。 各地立足(lìzú)本地资源(zīyuán)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(fùmín)产业,以小产业促大就业,拓展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就业岗位和季节性用工岗位,促进群众就业增收。 元阳县攀枝花乡(xiāng):辣椒产业促就业 近日,元阳县攀枝花乡保(xiāngbǎo)山寨村辣椒种植基地丰收,红绿辣椒挂满枝头(zhītóu),农户忙碌采摘。此800亩辣椒基地原是废弃果园,回乡(huíxiāng)创业者赵老伍采用改良土壤、无人机喷洒菌剂等方式种辣椒。经过一年(yīnián)多发展,该基地实现科学化、规模化,年底预计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超200万元,带动了当地村民在“家门口”实现就业。 攀枝花乡辣椒种植(zhòngzhí)(zhòngzhí)以“小产业促大就业”的发展模式,共带动村民在辣椒种植前、种植后的务工人数达200余人。 南华县五街镇:萝卜条畅销带来好(hǎo)“钱”景 仲夏时节,南华县五街镇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加工中心一片忙碌。虽然田间萝卜(luóbo)采收结束(jiéshù),但加工车间热度不减。加工厂(jiāgōngchǎng)常年用工40余人,大多(dàduō)是来自周边村寨的村民。除了带动就业,五街镇的萝卜产业“撬动”了乡村产业结构(chǎnyèjiégòu)的转型升级。加工厂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将高原萝卜打造成畅销产品,靠近产地的“零中转”加工链让产品品质稳定,预计今年(jīnnián)产值3000万至5000万元。 五街镇积极探索(jījítànsuǒ)产业结构调整(jiégòutiáozhěng),延伸产业链,把萝卜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、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。 各地(gèdì)在发展乡村富民(fùmín)产业中构建利益(lìyì)联结机制,推动龙头企业、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、分红型等利益联结方式,让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 绿春县(lǜchūnxiàn)三猛乡:胡椒基地的就业“直通车” 在(zài)绿春县三猛乡埃洞村,绿春县正华农产品加工厂在此流转200亩土地,打造(dǎzào)全乡集中连片的胡椒基地。依托(yītuō)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,这片基地实现了从传统“碎片化(huà)”种植向(xiàng)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的华丽转身,全年胡椒产量达20吨、产值约100万元,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。 村民从中受益良多,既通过土地租金获得稳定收入,还能在基地务工,实现“一地生(yīdìshēng)两金”。基地全年吸纳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次,人员平均日工资支出90元,充分满足了(le)附近村民“家门口就业”的需求。埃洞村也从“劳动力输出地”成功(chénggōng)转变(zhuǎnbiàn)为“产业兴旺地”,村民实现了增收、顾家(gùjiā)两不误。 武定县猫街镇:绿色蔬菜种植(zhòngzhí)实现双轨增收 武定县猫街镇立足气候优势,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发展(fāzhǎn)小香葱、青花菜等绿色蔬菜种植(zhòngzhí),带动重楼、当归等中药材产业同步(tóngbù)壮大。当地打造有机松花菜等种植基地,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加基地务工实现(shíxiàn)“租金+薪金(xīnjīn)”双轨增收。云南胤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0余亩的有机松花菜种植基地,用工量大,日常(rìcháng)吸纳超40人就业,采收旺季则超过60人,务工村民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。 在夯实传统农业(nóngyè)基础的同时,猫街镇还大力发展(dàlìfāzhǎn)彝绣纺织、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,扶持88名(míng)创业致富带头人,开发194个公益性岗位,全镇已有1500余人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 搭建家门口的务工(wùgōng)车间 各地盘活各类资源,通过招(zhāo)“小商”等方式搭建务工车间,精准匹配人岗需求促就业创业,让群众实现挣钱(zhèngqián)、顾家“两不误”。 新平县新化乡:“就业平台+成长课堂(kètáng)” 新平县新化乡阿宝村抓住(zhuāzhù)红河谷—绿汁江产业经济带发展(fāzhǎn)机遇,盘活闲置资源,整合500余万元资金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,年(nián)育苗能力达1600万株。通过“党组织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(móshì),把“就业车间”建到村民家门口,不仅让村集体增收,更带动周边5个自然村的村民灵活(línghuó)就业高峰期用工达50余人,还培育了30名新型职业农民(nóngmín)。 务工车间不仅是就业平台,更成了村民的“成长课堂”。村里搭建了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,从(cóng)种苗供应到技术指导、销售对接全程服务,让(ràng)村民安心就业、稳定增收。村里定期组织技能培训(péixùn),不少村民从传统农民转型为“技术工”,甚至当起“家乡推荐官”,在手机直播间推介(tuījiè)家乡产业(chǎnyè)。 麒麟区文华街道:“大电商+务工(wùgōng)车间” 麒麟区文华街道积极盘活闲置资源,引进物流园区与(yǔ)电商园区,建立“供应链+云仓”网销矩阵,通过“大电商+务工车间”模式,让辖区群众(qúnzhòng)实现“家门口(jiāménkǒu)”就业。目前,电商产业园已有(yǐyǒu)40家企业入驻,“云仓”日发货量达6万单,年销售农产品超1000吨。 电商产业园深化“前店后仓”运营模式,线上建立曲靖一县一馆,线下开设“爨乡蓝店”,解决快递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,开发高原特色产业种植、直播(zhíbō)带货、仓库管理(guǎnlǐ)、订单管理、售后客服(kèfú)等大量(dàliàng)岗位,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。 在云岭大地上,还有更多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实践正有序推进。近日,云南省人社厅、省发展改革委、省财政厅、省农业农村厅、省商务厅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(liánhé)印发《云南省促进(cùjìn)就地就近就业“十个一批(yīpī)”行动计划》,为推进乡村振兴,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圈注入(zhùrù)了更加(gèngjiā)强劲的动能。 云南日报-云新闻记者:常旭辉 黄翘楚(qiáochǔ) 吕瑾 段晓宇(duànxiǎoyǔ) 饶勇 王剑钊 张雯 通讯员:李沁颖(lǐqìnyǐng) 李娅洁 李垠垠 许玥曌 武学成 黎晓美 余姗姗(shānshān) 李丽 蒋育敏 综合报道
助力乡村振兴!云南打造家门口就业圈(一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