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道: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绘就美丽侗乡新图景
通道: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绘就美丽侗乡新图景
通道:“乡村著名行动”绘就美丽侗乡新图景
通道侗族自治县“乡村著名行动”融入了地名(dìmíng)的历史内涵,使每个地名都成为(chéngwéi)当地文化的缩影。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牟洋民(móuyángmín) 通道报道
2024年(nián)下半年,通道侗族(dòngzú)自治县选择在侗族风情最为浓厚的坪坦乡开展“乡村著名行动”建设试点。
在建设过程中,该县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着力提升乡村地名的科学命名、文化(wénhuà)传承和产业赋能(fùnéng),促进地名公共服务科学化、规范化,助力乡村振兴(zhènxīng)。
探索建立了(le)地名调查登记(dēngjì)、信息采编核对、专家论证调研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、部门分类分批审批、民政集中(jízhōng)备案公告的地名工作机制,为在全县全面开展乡村(xiāngcūn)地名建设工作总结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工作经验。
坪坦乡的“乡村(xiāngcūn)著名行动”建设试点,围绕用乡村好地名提振乡村振兴“精气神”目标,充分发挥群众智慧,诞生(dànshēng)了一批有看头、有内涵、有讲究的乡村道路(dàolù)名称,让地名文化成为扩大乡村知名度、影响力的招牌(zhāopái),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和推动乡风文明。
“地名标志(biāozhì)的(de)(de)侗文化特征显著,我们设置的皇(huáng)都侗文化村、横岭古侗寨等9个侗寨地名标志充分体现了通道侗乡的侗族文化元素。地名标志的导向(dǎoxiàng)作用显著,采用1.4米×0.9米的加大版面,安装在显眼位置,有效提高了导向牌的辨识度(dù),便于村民使用。地名标志上规范标注了汉语拼音,标志牌采用了标注声调的规范汉语拼音进行拼写,方便广大群众准确拼读使用,有效回应了老百姓的需求。”
坪坦乡政府副乡长尹龙说:“把乡村道路地名和村居地名规范化,不仅能让我们(wǒmen)更(gèng)好地守住地名文化和乡愁,也能使(shǐ)我们更好地传承地名文化,这也是坪坦乡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,坪坦乡也将努力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和本地百姓提供更全面(quánmiàn)的服务。”
目前,坪坦乡340块(kuài)地名标志牌(pái)在16个村全部安装完成,其中乡村道路牌135块、居民点牌105块、地名导向牌100块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